某日的晚上,和一位認識了有點久的朋友一起吃飯,那晚是我們第一次聊天聊那麼久,只有兩個人,心情很熱鬧充實,像放了一場煙火。
/
同天晚上去了另一個局,那裡熱鬧非凡,酒杯交錯,大家酒酣耳熱,有人半醉,有人醉成一灘泥,有人大聲講話但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,有人聚在一角說著只有他們自己知道的事。有人遞給我碗筷,裡面的食物已經吃得精光,我愣了一下,想著:「怎麼沒留一些給我?」後來我懂了,我微笑著把碗筷拿去給櫃檯的服務生。繼續放空微笑。
/
小時候的我會怎樣,我想我一定會很尷尬,不知道怎麼辦,很想趕快攔下路邊看起來最貴的一台車,然後大叫「帶我回家!」。心裡也會有點生氣,覺得自己為什麼要去這種局,在家看 Netflix 不是更實際。
/
成年人的社交有兩種,一種走心,一種不走心。我們都知道長大後朋友越來越少,因為你可以有選擇權挑選朋友,真的朋友一兩個就夠,有意義的社交一兩局就足了。這樣的話說起來很好聽也很成熟,但對很多成年人來說,很多不走心的社交活動是必須的,事實上我們應該精選交往的人,很多時候你為了生活必須要能在不想待的環境裡躺一下。
/
像是公司聚餐的場合、對KOL們來說一場又一場的派對、那些你根本不是很在乎的親戚聚會,但你有必須在那裡的理由,不管是為了團體的向心力、為了刷臉、為了盡身為家庭一份子的義務或是為了你的朋友、夥伴、伴侶你必須在場等等。你必須收起任性和尷尬,禮貌親切地應對和應付每一個人,不能無禮、冷淡或表現出無聊的樣子。
/
社交累人的地方是你好像要戴起面具,扮演另一個人格,但在我的觀察中,那些可以在社交場合裡游刃有餘的人都不是最好的演員,只是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,如何不涉核心地聊天。凱特王說過「知世故而不世故」的女人,我很喜歡這個形容,套用在這樣的情境也很受用,知世故也是每個成年人應該有的成熟。
/
至於不世故的部分,就是你知道對那些不走心的人應有的社交底線,把煙火留給那些能令你走心的人。
/
#郝慧川的社會課
發摟慧川IG👉🏻 https://instagram.com/haohuichuan